首页运营攻略(上):流量模型与首页指标体系
流量逐屏递减 中国人喜欢逛,电商的导购和运营能力也比较强,闲逛流量往往占到整体的60%强,而美国人喜欢搜,根据亚马逊数据,美国约80%以上的流量会去搜索。这个特性决定了中西方电商app会有较为不同的首页设计思路,在美国甚至大多数电商都没有运营岗。 流量走到首页底部,类似于逛到了商场尽头。此时的流量我们称之为流量残值(此外结算流程完毕后的流量也可称为残值)。有些app会提示“我是有底线的”然后禁止继续下划,这有点浪费流量。既然用户意犹未尽,就出个瀑布流好了,做个性化推荐,让用户可以继续逛下去,就像刷抖音那样。近年来大家越来越喜欢这种省心的闲逛方式,这是导购理念从“人去找货”逐渐向“货去找人”变革的体现,也是京东、淘宝大幅增强“猜你喜欢”的重要原因。 主流电商的“猜你喜欢”大约有5%~20%的流量。从首屏到底部,中间流量分布可做曝光埋点统计各栏目被展示的次数。根据经验,超过60%的流量仅到达首屏和二屏,随后有个断崖,三屏之后的流量视栏目情况递减速度不同。当然曝光和点击未必成正比。 首页栏目的点击比例,体现从首页进入的流量比例。进一步统计该栏目的销售在归属首页的销售中的比例,两者相除体现该栏目单位流量的销售能力,在我管理首页资源会作为重要指标评估栏目的流量使用。 流量到达三屏或更深后,可以放个“返回顶部”悬浮控件,让首屏黄金栏目有再次被光临的机会。 二、首页效率监控及资源位管理1. 首页运营核心指标体系首页运营必须目标明确,有的放矢,不能泛泛而论好坏。因此,首先要明确运营的北极星指标。由于首页是公司几乎所有业务的入口,可以设置一个指标体系,除最重要的北极星外,还可以以一组多维度指标来综合评估首页效率。这些指标本文统称为首页核心指标,北极星指标可根据战略重点从中选取。 常见的首页核心指标如下: (1)营收指标。这组指标体现首页对营收的贡献,常见有如下三个指标:
(2)兴趣指标。这组指标体现首页对用户的吸引力,均在统计周期内计算。
(3)引导指标。这些指标看首页把用户引导到目标/核心业务的能力。
实践中,营收、兴趣、引导这三组指标和首页产品和运营水平高度相关,可以以此为基础构建首页指标体系。明确了核心指标,运营的核心方向也就非常明确了。 2. 首页管理指标体系首页运营的一个重要职责,是确保每个首页资源位的合理分配和高效率使用。为此,需要设置首页管理指标体系,对各个首页资源位的效率进行衡量。可使用如下指标构建首页管理指标体系。 (1)CTR(Click Through Rate) CTR = 入口点击次数 / 入口展示次数。 CTR体现该入口对看到它的用户的吸引力。 要注意的一个误区是,CTR不体现流量占比,它高度受到入口位置的影响。例如,CTR=30%,不等于首页有30%的用户点击了这个入口。而只是首页看到了这个入口的用户中,有30%的用户进入了该栏目。 对于首页末端入口,分母比较小,而且走到底部的用户往往有较强的“逛”意愿,导致入口靠下CTR会有提升,但点击人数实际更少。因此,对比CTR时,应对位置靠近的入口做对比,而不适宜全局做对比。 (2)Click Mix Click Mix = 某频道入口的总点击次数 / 首页全部点击次数 相比CTR,Click Mix会更能体现进入该栏目的用户占比。我通常用这个指标来判断这个栏目的流量获取情况。 (3)GMV Mix GMV Mix = 频道销售额 / 全站总销售 (编辑:清远站长网) 【声明】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,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! |